上市后的京沪高铁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1月16日上午,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座无虚席。9点30分,锣声敲响,2020年第一只“巨无霸”股票“京沪高铁”正式登陆A股,代码601816,成为高铁上市第一股。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陆东福,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共同为京沪高铁鸣锣开市。(1月16日 中国经济周刊)
当天,京沪高铁以5.86元/股高开,开盘迅速涨停,报6.99 元/股,涨幅逾40%。这不仅意味着国铁集团资产证券化、股权化获得了重要突破,而且同时也让京沪高铁迈上了全新的发展起点,这对于铁路实行范围内标准示范线建设并助推铁路资产证券化可谓是关键一步。
京沪高铁,这条由京沪高铁公司投资建设并运营的高铁线,北起北京南站,南到上海虹桥站,全长约1318公里,成为世界上一次性建成并且技术等级标准最高的高铁。京沪高铁的开通也标志着另外一件“大事”的发生,那就是中国高铁网络正在快速进入世人的视野。从2012年的突破1万公里,到2019年年底,中国高铁已经来到3.5万公里,每年超过8000亿元的铁路基础建设投资,让铁路的财务压力急剧扩大。如何进一步盘活铁路资产,在树立高铁品牌的同时,让市场化运营改善财务结构,这是铁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一步。
从2011年起,不少线路的高铁动车组冠名权开始发售,很多关心或者经常乘坐高铁的人们可能会注意到,被冠之以许多耳熟能详品牌的动车组开始出现,不管是动车组本身还是内部的一些广告放送,在视野所及的地方几乎都有触及。而实际上,仅仅因为冠名而获得的企业效益对铁路庞大的投入来说仍然是微乎其微的。
于是,对高铁进行进一步的市场化运营,以谋求更大、更宽阔的发展空间一时间成为媒体和舆论讨论的热门话题。不少业内人士和专家认为,把高铁树立成铁路自身品牌,让包括京沪高铁在内的相关企业进行打包上市,不光可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盈利能力、有效对接市场、提升服务品质、以及提高市场化运营能力,这些不光是对上市企业本身来说是一件好事,而对于倒逼铁路体制改革,进一步找准供给侧改革发力点,特别是盘活庞大的铁路资产都有着强烈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这就是京沪高铁成功上市的重要前提。
同时,也因京沪高铁的“特殊性”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兴趣。从投入运营后的那天算起,截止到去年三季度,累积运送旅客达到10.9亿人次,以不到1%的营业里程,发送了全国铁路将近6%的旅客数量,在收入方面,从2014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并在2016年实现填补全部亏空,并成为国内率先盈利的高铁线。可以说,不管是在运输效率方面,还是在运输收入方面,都做到了全国遥遥领先。仅从上市的角度上来看,京沪高铁可以用自己良好的品牌力量和优质资产来回报社会。
从公司董事会以及相关负责人的期望上来看,上市以后,京沪高铁将在继续以运输为主业的基础上,拓展多元化经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为打造世界一流铁路的运输企业而努力。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京沪高铁上市开创了中国铁路以及中国高铁的另外一种发展方向和思路,为未来中国铁路事业多元化经营以及适应市场化运作、提高自身盈利水平、改善财务状况等方面做出尝试,所以从这些角度上来说,此次的上市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不啻为一次标志性事件。
文/喻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