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沙石岩浮雕为高铁南站添彩
近日,记者来到中卫高铁南站,在入站口两侧,原沙原色的沙石岩浮雕跃然眼前。大漠孤烟、黄河水车、枸杞姑娘……一幅幅体现西北黄河两岸中卫元素的画卷栩栩如生。每一粒沙都散发着中卫的味道,每一幅画卷都在讲述着中卫的故事。
参与此作品创作的中卫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石建武告诉记者,这幅巨型沙石岩浮雕长110米、高3米,分为AB两卷,共12个场景,贯穿了中卫、中宁、海原璀璨的历史文化和与其相关的名胜古迹、历史典故,汇聚了中卫特征。“A卷主要反映的是沙坡头区、海原县、中宁县的历史文化元素,B卷就是整个旅游文化的反映。”
石建武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这幅作品所含元素和表现内容。东侧墙A卷上,侧重展现了凿刻岩画、大禹治水、丝绸古道、枸杞神话、西夏印象、黄河水运等丰富的场景,历史文化、农耕文化、边塞文化、以及黄河文化都浓缩在此卷之中。其中水车灌溉、羊皮筏子的画面,让人似乎已是身临其境。滚滚黄河,夹杂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沙塑的小人正坐上羊皮筏子顺流而下,更有象征“腾飞”的未来图景压轴登场。
不同于东侧墙面历史长河的画卷,西侧墙面则集中展示了卫宁平原黄河两岸的美景。铁龙穿沙、沙坡鸣钟、白马拉缰、米钵生金、高庙雄姿、牛首慈云、宁舟宝塔、万亩枸杞观光园等着名景点表现淋漓尽致,依照古道文化和历史文化将天都胜景、九彩坪拱北、定戎圣湖(含震柳)、西安州古城遗址的4个景点依次展开,其精美的工艺手法让人称赞。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幅作品完成共历时6个月,由石建武策划,中卫古画绘制者王学义绘制图稿,最后由我市泥塑艺术第四代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人董福宁和他的团队制作完成。
董福宁告诉记者,这件巨型沙石岩浮雕选取腾格里沙漠中的风积沙、内蒙古草原的戈壁沙和石嘴山的矿石沙三种沙子合制而成。东西两面墙浮雕共由258块宽1.2米、高约1米的长方体拼接而成。每面墙的初步形成需要用泥雕进行打稿,让设计中的构成元素和背景层次更加柔和,突出主次。制作好泥雕再进行抛光,随后进行石膏模具的制作,经过石膏模具和严格比例的沙石混合,加之漫长的阴干过程,将雕刻图案慢慢取出,历经大大小小9次的历练,最终形成这幅精妙绝伦的巨型沙石岩浮雕。“这件作品的完成难度和工程量也是我在30年职业生涯中前所未有的体验。”董福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