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技术能手,个人和单位要共同努力
10月17日9时,全路客运系统第六届职业技能竞赛在北戴河圆满落幕。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国铁集团劳卫部以及全国铁道团委分别宣读决定,授予29名选手火车头奖章、41名选手全路技术能手称号、93名选手全路青年岗位能手称号。(10月18日人民铁道)
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方案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作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需求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就业创业需要,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目前,铁路基础设备维修站段普遍面临一种问题。一方面年轻大学生抱怨自己大学所学知识学无所用,职业发展空间狭窄,没有上升平台。另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青年员工业务水平提升缓慢。
一段时期以来,我们的一些大学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与处于生产第一线的车间班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一些大学毕业生学不能致用,个个看似“饱学之士”,似有“满腹经纶”,却又放不下身架,先从工区起步,先从工人岗位做起。
大学生存在这种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还在抱着知识就是能力的错误观点。把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理论知识等同于自己所具备的能力,完全没有意识到,知识需要不断地有针对性地工作实践,才能更好地转化成自己的能力。二是急于抓住机会表现自己,想快速走上自己职业发展的快车道,也就会忘记虚心学习的重要性,急切的心情,不可能沉下去心把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做到高标准。三是情绪控制能力不强,受到表扬后动力十足,受到挫折后,立马气馁,甚至要求辞职。
出现这种现象,单位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职工的培养缺乏长远的培养规划,对职工进行的培训当作福利或者是支出而不是投资。部分管理者只是简单地把它当作一项软任务,认为有那个学习时间还不如抓点实际生产上的工作,不能妥善处理安全生产与职工学习之间的矛盾。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内容不符合现场的实际要求,缺乏针对性。教师的业务素质不高,教育的方式手段不多,很多时候仍是灌输式、填鸭式陈旧方法,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员工的素质是企业的灵魂,员工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个企业要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有一支能征善战,技术业务能力强的员工队伍。
作为铁路部门的青年员工要以理想信念引领梦想。把个人梦与中国梦、铁路梦、企业梦有机结合起来,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弘扬敢想敢干、敢试敢为、坚持不懈、奋勇争先的精神。要以学习成才支撑梦想。把学习作为成长成才的必备“法宝”,主动适应铁路新技术、新装备大量运用的实际,注重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善于思考总结。要以实干担当追逐梦想。要把个人梦想与本职岗位紧密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崇尚实干,尽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坚持从小事做起、从具体做起,立足岗位落实好单位的各项部署要求。
对于单位要以组织关怀成就梦想。要努力成为广大职工圆梦的港湾,努力为职工成就梦想创造条件。在工作定位上,要突出职工的主体地位;在工作载体上,要注重吸引职工乐于接受参与;在工作方式上,要重视体现职工群体的特点,努力让职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摘要: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员工的素质是企业的灵魂,员工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个企业要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有一支能征善战,技术业务能力强的员工队伍。
周翼雄